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萍乡KTV招聘网 > 萍乡热点资讯 > 萍乡励志/美文 >  上大夫壶遂说“从前孔子为什么著《春秋》呢?”太史公说“我听董

上大夫壶遂说“从前孔子为什么著《春秋》呢?”太史公说“我听董

2022-11-26 13:07:20 发布 浏览 704 次

上大夫壶遂说:“从前孔子为什么著《春秋》呢?”太史公说:“我听董仲舒先生说:‘周朝的制度衰落废除,孔子在鲁国做司寇,诸侯以他为危害,大夫们也压制他。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主张不能推行,就评论、褒贬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以此作为天下人行为的准则,他斥责天子,贬抑诸侯,声讨大夫,不过是为了阐明王道罢了。’孔子说:‘我想,记载褒贬议论的话,不如将褒贬寓于历史事件的记述中,这样更切实明白。’《春秋》这部著作,上能阐明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王之道,下能分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辨别疑难事情,明辨是非,判定犹豫难决的问题,褒扬善人、压制恶人,推崇贤人、鄙薄不肖,保存已灭亡国家的历史,延续已断绝的世系,补救弊政、振兴衰废,这些都是王道中最重要的。《易》阐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的关系,所以长于表明变化。《礼》调整人间伦理,所以长于指导行动。《书》记载古代帝王的事迹,所以长于指导政事。《诗》记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所以长于体现风俗。《乐》使人乐在其中,所以长于使人和乐。《春秋》辨明是非,所以长于治理民众。因此,《礼》用来节制人的行为,《乐》用来引发人的和乐之情,《书》用来指导政事,《诗》用来表达情意,《易》用来表现事物的变化,《春秋》用来阐明道义。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81:‘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曰81:‘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81,后有贼而不知81。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则犯82,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易》曰:引文见《易纬通卦验》,今本《易经》无。

故曰:引文见《易·坤卦·文言》。

谗:指进谗言的人。

贼:指叛逆作乱的人。

犯:指被臣下冒犯、侵扰。

“如果治理乱世使它回到正轨,没有比《春秋》更合适的了。《春秋》共有几万字,它的精华只有几千字,万物的分合之理都在《春秋》当中可以找到。在《春秋》中,记载杀死国君的事件有三十六起,记载国家灭亡的有五十二个,记载诸侯失政逃亡的多得数不清。考察其原因,都因失去了礼义这个根基。所以《易》中说:‘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所以说:‘臣子杀国君,儿子杀父亲,这不是一朝一夕就造成这样的结果,而是长时间逐步发展而成的。’因此,一国之君不能不通晓《春秋》,否则的话,看不出跟前进谗言的人,也不了解背后叛逆作乱的人。做臣子的不能不通晓《春秋》,否则的话,就不能恰当办理日常事务,也不能随机应变处理事情。作为君主、父亲而不通晓《春秋》大义的,终将蒙受首恶的名声。作为臣下、儿子而不通晓《春秋》大义的,一定会陷入杀君杀父的罪行而被诛杀处死。他们都以为自己在做善事,却因不知道《春秋》大义,被人定上莫须有的罪名也不敢辩白。不通晓礼义的主旨,就会导致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君不像君,就会被臣下冒犯;臣不像臣,就会遭到诛杀;父不像父,就会摒弃人伦之道;子不像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行为,是全天下的大过错。把全天下大过错的罪名加给他们,他们也只好接受而不敢推卸。因此,《春秋》这部书,是礼义的根本准则。礼把坏事禁止在发生之前,法却是在坏事发生之后实施制裁,法的作用显而易见,而礼的防止作用却难以被人理解。”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82,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82,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82,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82,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82,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82,建封禅82,改正朔82,易服色,受命于穆清82,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83,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垂:流传。空文:指文章。

明天子:指汉武帝。

唯唯:恭敬顺从的应答声。

伏羲:神话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汤:商朝的建立者。武:周武王,周朝的建立者。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