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介:介意,放在心上。浸知:渐渐知道。然而这个大女儿很看不起毛家,怨恨之心,惭愧之意,流露在神色上,体现在言谈中。只要有人偶然谈及毛家,就捂住耳朵不听。她每每对别人说:“我死也不嫁放牛汉的儿子!”到了迎亲那天,新郎入了宴席,花轿停在门口,而大女儿却用衣袖遮住面孔,对着墙角哭泣。催她梳妆,她不梳妆,劝解也不奏效。一会儿,新郎告辞请行,鼓乐大声奏起,而大女儿还是泪下如雨,头发像乱草。张某止住女婿,亲自进屋去劝大女儿,大女儿只是流泪,置若罔闻。张某生气地强迫她上轿,她更是痛哭失声,弄得张某也无可奈何。这时又有家人传话说:“新郎要走了。”张父急忙出来说:“穿衣打扮还没完,请你停下稍等。”立刻又跑进去看大女儿。就这样脚不停步地进进出出了好几次。虽然拖延了一点儿时间,而外面催得更紧,可大女儿却始终没有回心转意。张父束手无策,焦躁急迫,简直就想自杀。小女儿在一旁看了,认为姐姐做得很不对,便苦苦相劝。大女儿怒气冲冲地说:“小妮子也学别人多嘴多舌!你怎么不嫁给他去!”小女儿说:“阿爸原先没把我许配给毛郎,如果把我许配给毛郎,哪里还需要姐姐劝我上轿?”父亲听这话说得干脆爽快,便与她母亲暗中商议,打算让小女儿顶替大女儿出嫁。母亲随即对小女儿说:“不孝顺的丫头不听父母的话,我们想让你顶替你姐姐,你肯不肯?”小女儿毫不踟蹰地说:“父母让我出嫁,就是嫁给乞丐也不敢不去,再说怎见得毛家郎君最终就一定饿死?”父母听了这话,非常高兴,立即把大女儿的婚装给小女儿穿上,急匆匆地送小女儿登车上了路。过门后,夫妻感情非常融洽。但是小女儿从小就头发稀疏,毛纪稍感不足。时间长了,他逐渐得知代姊出嫁的说法,因此更把小女儿视为知己,对她心怀感激之情。
居无何,公补博士弟子 [28] ,应秋闱试 [29] ,道经王舍人店 [30] 。店主人先一夕梦神曰:“旦日当有毛解元来 [31] ,后且脱汝于厄 [32] 。”以故晨起,专伺察东来客。及得公,甚喜,供具殊丰善,不索直,特以梦兆厚自托。公亦颇自负。私以细君发鬑鬑 [33] ,虑为显者笑,富贵后,念当易之。已而晓榜既揭 [34] ,竟落孙山 [35] 。咨嗟蹇步,懊惋丧志。心赧旧主人 [36] ,不敢复由王舍,以他道归。[28] 补博士弟子:指考中秀才。《文献通考·学校考》记载,汉武帝时,始兴太学,“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唐以后也称秀才为“博士弟子”。应秋闱试:指参加乡试。秋闱,明清时每隔三年(逢子、卯、午、酉年),于八月间在北京、南京以及各省省城举行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因考试时间在秋天,故称“秋闱”。闱,考场。
[30] 王舍人:村镇名。在今济南东郊。旦日:明天,第二天。解(jiè)元:唐代举人由乡贡举,叫“解”,后世因称乡试为“解试”,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
[32] 厄:苦难。细君:古称诸侯之妻。后为妻的通称。《汉书·东方朔传》:“归遗细君,又何仁也!”颜师古注:“细君,朔妻之名。一说:细,小也。朔辄自比于诸侯,谓其妻曰小君。”鬑鬑(lián):鬓发稀少的样子。
[34] 晓榜既揭:早晨榜文公布之后。晓榜,犹言正榜。乡试于放榜前一日午后写榜,先写草榜,后写正榜。正榜写成,已至半夜,天晓时张挂出去,故称“晓榜”。落孙山:即“名落孙山”,指榜上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