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言鬼神之德无所不在能奉承敬畏则此理昭然流动充满于上下左右
陈淳:言鬼神之德,无所不在。能奉承敬畏,则此理昭然。流动充满于上下左右之间,此是鬼神阴阳之发现昭著处,盖体物而不遗之验也。
解 读
以诚对道
道不可离,这个主题是《中庸》反复申述的。本章即是拿鬼神的道理来说明道不可离。既然道像鬼神一样令人敬畏,所以修行中庸之道要以诚为本。
鬼神观念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据说山顶洞人时代就已经有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古人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依然存在,“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礼记·祭义》)人死后变成鬼魂,所以鬼神为自己的亲人或祖宗。古人对鬼的认识和观念与今人是不同的,在他们眼中,鬼是祖宗死后的神灵,不但不是丑恶恐怖的,反而是亲切可敬的。而神则是超乎自然而且具有人格和意识的能够主宰物质世界的精灵。古人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草木、江河湖海等天地万物都是有神灵的,甚至还有门神、灶神、路神、土地神等,古人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鬼神世界之中,并且相信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好运和幸福,故而恭恭敬敬、十分虔诚地供奉各路鬼魂和神灵,希望借此以祈福消灾。
但是鬼神毕竟是一个虚无的玄想,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法看到真正的鬼神,因为鬼神没有形迹,没有声响,它是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的。尽管如此,古人却不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认为它是真实的,充盈于万事万物之中,广大无边。既然如此,人们就要诚心祭祀鬼神,对其顶礼膜拜。为了表达对鬼神的诚心和敬意,人们在祭祀时要沐浴更衣,吃斋净体。这样在祭祀的时候,鬼神才会感动并且来飨用人们的祭品。鬼神来了之后,在祭祀的场所萦回,洋洋乎充满流动,鬼神便是这样昭显给人们看的。既然鬼神们充盈在整个祭祀的场所,人们又无法知道它们到底在哪个地方,因而祭祀的时候更加要虔诚恭敬。
鬼神之用是如此广大,但是其体又是如此的精微,以至于人们无法看见,其用费而其体隐,这和中庸之道又是多么相似啊。最后作者指出其观点,即修中庸之道要和祭祀鬼神一样,以诚相待。
读史致用
程门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