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
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再向北行四百里水路,便到了泰泽。在泰泽中屹立着一座山,叫作帝都山,方圆一百里,不生长花草树木,有金属矿物和玉石。
又北五百里,曰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者。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大蛇
所:急风的样子。
再向北五百里,是座于毋逢山,从山上向北可以望见鸡号山,从那里吹出的风如强劲的风。从于毋逢山向西可以望见幽都山,浴水从那里流出。这座于毋逢山中有一种大蛇,红色的脑袋,白色的身子,发出的声音如同牛叫,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会有大旱灾。
凡《北次三经》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毋逢之山,凡四十六山,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niàn)神。其祠之,皆用一藻珪者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也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璧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稌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所藻:聚藻,一种香草。也 载:通“戴”。
彘身八足神
总计《北次三经》山系的首尾,自太行山起到毋逢山止,一共四十六座山,途经一万二千三百五十里。其中有二十座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马一样的身子,人一样的面孔。祭祀这些山神都是把用作祭品的藻和茝之类的香草埋入地下。另外十四座山的山神是猪一样的身子,却佩戴着玉制饰品。祭祀这些山神都用祀神的玉器,不埋入地下。还有十座山山神的形貌都是猪一样的身子却长着八只脚和蛇一样的尾巴,祭祀这些山神要用一块玉璧祭祀后埋入地下。总共四十四个山神,都要用精米来祭祀。参加这项祭祀活动的人都吃未经火烤的食物。
右北经之山志,凡八十七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
以上是北方山系的记录,总共八十七座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从那里流出。这座于毋逢山中有一种大蛇,红色的脑袋,白色的身子,发出的声音如同牛叫,在哪个地方出现哪里就会有大旱灾。
以上是北方山系的记录,总共八十七座山,二万三千二百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