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
后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
操得其水军船,步卒数十万,吴将士闻之皆恐。孙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托名汉相,挟天子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距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周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将军以神武之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精兵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舟楫可也;今北土既未安,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唯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后来曹操攻入荆州,刘琮率众投降。
曹操获得荆州水军、步卒数十万。东吴将士大为恐慌。孙权召见部下,询问计策。大家都说:“曹操本是豺狼之类的人,他假称汉相,挟天子征伐四方,动辄以朝廷为借口。如今想对抗他,不会那么顺利。况且将军抗曹有长江可作依托,而现在曹操已夺得荆州,占据全境,刘表所建水军,及大小战船数以千计,尽归曹操所有,且将其布置于江边,再调动步兵,水陆齐下,这便与我们共同占有了长江天险。至于双方兵力的多少更是不可相提并论了。因此依我们的愚见,最好归顺吧。”周瑜说:“不可。曹操虽名为汉朝丞相,实则乱臣贼子。将军英武过人、才能卓越,又倚仗父兄基业,割据江东,占地数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富足,英雄乐于建功立业,就应立志横行天下,为汉朝扫除污秽。更何况曹操是自己来送死,怎能归顺于他?请让我分析一下形势:如果曹操已平定北方,没有了内患,能旷日持久地打仗,又有能力与我们在水上一决胜负,在此情况下,我们降曹还说得过去。而现在北方尚未平定,还有马超、韩遂在关西活跃,成为曹操的后患。再说舍下鞍马,仗舟与吴越争高下,这本不是中原之人所长。现在正值寒冬,马无草料,驱使中原战士跋山涉水来到江南水乡,他们不习水土不服,必生疾病。以上几点都是兵家大忌,而曹操竟敢违背。将军擒获曹操,就在今日呀!我请求带精兵三万,驻于夏口,保证能为将军打败曹操。”孙权说:“曹操老贼早就想废汉自立了,就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如今他们几位都已被灭,只有我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主张抗击曹操的意见正合我意,这是上天把你送给我呀!”
周瑜率水军三万,与刘备并力距曹公,用黄盖火攻策,遂败曹公于赤壁。曹公败,径北还,权遂虎视江表。初,周瑜荐鲁肃才宜佐时,权即引肃对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遗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犹曹操不可卒除。将军为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及是平一江浒,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
周瑜率水军三万与刘备合力抗曹,他们采用黄盖的火攻计在赤壁打败了曹操。曹操战败后回到北方,从此以后,孙权便称霸于长江一带。当初周瑜推荐鲁肃,说他有辅君之才时,孙权当即召见鲁肃并与之对饮说:“如今汉朝衰弱,天下大乱,我继承父兄遗业,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你既愿相助,那将怎样帮助我呢?”鲁肃说:“以前汉高祖一心尊事义帝,却不能如愿,原因在于项羽从中破坏。如今曹操就如项羽,将军怎能成为当世的齐桓公、晋文公呢?我暗中认为,汉朝不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马上被除掉。我认为将军可占据江东,静观其变,先保住这块地盘再说。然后打出帝王的旗号以谋取天下,这是汉高祖的功业啊!”到如今,孙权平定了长江沿岸,建立了自己的尊号,他登上祭坛对公卿说:“以前鲁肃曾谈到过现在的形势,可以说是料事如神呀!”
周瑜通过分析当前形势、敌我利弊,坚决地提出了抗曹的主张。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通过严密的论证,有理有据地说服了主张投降的群臣。由此可以看出,孙权有自己的领导艺术,他有自己的主张却不独断专行,而是广泛地征求群臣的意见,听到周瑜的见解分析后才表明态度,并大加赞赏,既给了别人表现的机会,也显示了自己绝非平庸之辈,真是一举两得。
鲁肃见孙权,对天下形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来张昭得知,便责怪鲁肃不够谦逊,并说其年少轻狂,不可重用。但孙权不以为然,更加器重鲁肃。孙权“执鞭鞠躬”是“降体”,“披怀虚己”是“降心”,所以他能够善始善终。
仁德不施 终将亡国
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濡须督朱桓破之。七年,又使大司马曹休骑十万至皖城,迎周鲂。鲂欺之,无功而返。至权薨,皓即位,穷极淫侈,割剥蒸人,崇信奸回,贼虐谏辅。晋世祖令杜预等伐吴,灭之。至晋永嘉中,中原丧乱,晋元帝复渡江,王江南。宋、齐、梁、陈皆都焉。此吴国形也。
黄武元年(公元也也也年),魏派大司马曹仁率步骑兵数万进军濡须,被濡须守将朱桓击败。黄武七年(公元也也8年),魏又派大司马曹休率兵十万攻打皖城,太守周鲂诈降曹休,诱骗他进入皖城,后来曹休才知受骗,无功而返。孙权死后,孙皓继位。孙皓骄奢淫逸,残忍暴虐,崇信奸臣,残害忠贤的辅臣,刚愎自用。晋世祖命杜预等发兵攻吴,将其消灭。到永嘉中年,中原发生战乱,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在江南建立东晋。以后的宋、齐、梁、陈都建都于此。以上便是吴国的情况。
从英布谋反到孙皓亡国,吴越这片土地经历了种种进退兴废的沧桑变化,这个过程印证了一句话: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吴国最终还是被司马氏所灭。纵观历史,历朝历代的灭亡多是由于后继者不能励精图治,只知坐享其成所导致的。因此,成功之后最大的敌人就是骄傲。世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一旦满足于现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从而使形势急转直下,无可挽回地走向失败的结局。
三国主角,当属曹魏,虽然后人多褒刘贬曹,但乱世枭雄所建一世功名,无人可及。挟天子以令诸侯,东讨西伐,南征北战,令后人赞叹不已,可惜子孙后代让人失望,致使祖宗基业拱手让贤,晋代曹魏,不得不引起今人深深的反思!